或许,你曾无数次幻想过成为行走江湖的侠客,或驰骋在欧洲大陆上的骑士,也许,你的偶像是历史上的雨果·德·帕英、荆轲,是叙事作品中的乔峰、郭靖、罗宾汉、佐罗。不过,你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么?思考过其中包含的中西文化差异么?反思过其背后的伦理价值判断么?
侠文化是贯穿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现象,它的主要精神诉求是儒家的忠君报国思想,不过,其中也包含有自“沉默的大多数”的匡扶正义的声音,承载着士大夫的超拔尘俗、浪迹天涯的审美情怀,可以说是三种思想的矛盾复合。在虚构文学领域,武侠小说也源远流长,作为最受国人欢迎也最具中国特色的通俗文学,从《水浒传》到金庸古龙,再到当代仙侠玄幻文学,它伴随着无数国人幻想世界的成长和自我人格的塑造。
骑士文化是中世纪欧洲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与西方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密不可分。英语中的“chivalry”(骑士制度)一词源于法语“chevalier”,法语词则源于拉丁文“caballus”。据学者考证,它最初指“马”,进而指“骑马的人”、“骑士”,后来才逐渐发展出“骑士制度”、“骑士美德”、“骑士精神”等概念。与之相关,骑士文学及其变种也贯穿了西方文学史,《罗兰之歌》《堂吉诃德》等都曾描绘出各式各样的骑士形象,蜘蛛侠、蝙蝠侠等超级英雄形象上也能看到这一传统身份的影子。
这两类人物形象与文化谱系有着明显的共同性,也有着鲜明的差异性,它们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性格与文化信仰,这个主题可以成为探视中西文明精神的透镜。它们也都渗透到了当代社会与话语中,成为了非常有趣的跨学科研讨的课题,这个主题也可以成为大家思考大众文化的切入点。
作为阶层与职业的侠与骑士,都在慢慢消亡,作为文化现象的侠和骑士,却成为工业时代的精神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