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也许是很多外国人真正接触中国的开始。作为曾经的廉价消费品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多与高铁、智能手机等高技术产品联系在一起。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工业从孱弱到强大的发展过程,也承载了其间一代代中国人为民族崛起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计划经济时期的156项重点工程到今天引领全球的互联网企业,“中国制造”以其不止息的前进态度,书写了属于中国的工业文明。
课程将从新中国工业的源头出发,以“无问西东”、“大江大河”、“日新月异”、“万里同风”的四个主要时期,共同讨论经历中国工业演进的人、事、物。“无问西东”将围绕中国建国后工业体系的建设,重温原子弹、万吨水压机等大国重器的创造过程,解读单位制、红色工程师的时代刻痕;“大江大河”将回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新变化,分析温州模式、深圳速度和打工人创造的中国奇迹;“日新月异”将关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代表性技术突破和变化,讨论自主创新对于中国制造转型的关键作用;“万里同风”将视野带回现在,着重理解新时期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追赶和突破,及由此引发的“世界工厂”、“机器换人”等情形。
本主题鼓励学生在中国工业发展的主线下,从多角度关注当今和历史上的真实问题。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与“中国制造”相关的技术进步、社会变迁、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选题可以探讨互联网企业与新技术、富士康与全球生产网络等工业发展,也可以关注“山寨手机”、“996”、“中美贸易战”等与工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研究应当尊重同一事件中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对事物进行批判性分析。如在对“机器换人”的讨论中,既需要承认产品创新对技术稳定性的客观要求,也需要意识到由此带来社会冲击和失业问题。课程期望帮助更多同学了解“中国制造”背后的创新原理与发展逻辑,重新认识中国工业的伟大成就与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