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围绕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通识课程中的思辨教学”主题、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在明理楼321举行以“写作课带给我们什么”为题的首届写作课毕业生分享会。“写作与沟通”课(下称“写作课”)于2018-2019学年秋季首次开设,482位八字班同学在该学年选修了写作课。四年之后,“写作与沟通一期”的同学们即将毕业,写作中心特别邀请12位首届写作课毕业生代表和13位为他们授课的写作课开课教师相聚。副校长、“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彭刚,写作中心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求真书院副院长王小芳莅临座谈会。会议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进行,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梅赐琪主持。数十位写作课毕业生及校内外关心写作课的师生线上旁听了本次座谈会。
▲梅赐琪老师
▲彭刚老师
12位八字班的首届写作课毕业生依次分享了自己与写作课的故事。同学们均表示写作课让自己在知识素养、写作与沟通能力、思维和视野方面实现了持续的提升。张佳鸣同学在写作课中完成了“公共管理”志趣的启蒙;李宗雨、吴睿、王煜楠三位同学提到课程中学到的写作与沟通技巧与能力持续影响着自己;邢蓝翔、左晨辉两位同学分享了写作课对于形成严谨治学态度、形成思辨能力的帮助。
张佳鸣
李宗雨
吴睿
王煜楠
邢蓝翔
左晨辉
一对一面批作为写作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写作课“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周萌、赖禹辰两位同学谈到与写作课老师的深入、高频交流帮助他们明确了自身价值,敢于做出重要选择。刘润达同学也认为,尽管四年过后写作课的具体内容慢慢模糊,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写作课带来的内省反思习惯是写作课给自己大学四年留下的独特烙印。
▲周萌发言
▲赖禹辰发言
▲刘润达发言
除了分享写作课的深刻记忆之外,同学们还为写作课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王翌同学建议在作业梯度设置上有更细化的考虑、更个性化的反馈;郑彭畅同学结合自己担任写作课助理的经验,希望在课程中增加更多师生、生生互动,特别是借助朋辈的互评、交流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王翌发言
▲严可熙发言
13位写作课首期开课教师代表也分享了自己参与写作课建设与教学的体悟。
多位老师表示在写作课教学中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必要性。中文系教授陈国平老师从资深编辑的视角指出,当前社会个人的书面基本表达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利用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准确清晰的表达能力非常有意义。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老师认为,通过写作课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公共沟通意识、收获演讲表达能力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陈国平老师发言
▲金兼斌老师发言
写作课“小班制”的研讨互动模式提供了教学相长的可能性。车辆学院教授杨福源老师以“定位、成长、收获”概括自己开设写作课的体会,谈到写作课教学对于自身教学理念、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历史系教授戚学民老师表示,写作课教学和与学生高频率一对一面批的过程,深化了自己对于“教书育人”这一理念的理解,对于教师责任也有了新的认识。土木系副教授邢沁妍老师则谈到自己在写作课中接触到更多样化的学生个体,在与同学的思想碰撞、同事的共同学习中实现了个人的再成长。
▲杨福源老师发言
▲戚学民老师发言
▲邢沁妍老师发言
很多院系教师提到了写作课对自己的感召和磨砺。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老师直言“参与写作课是教学生涯中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之一”,通过课程启发、鼓励和点燃学生,是颇有成就感的工作。核研院副教授陆跃翔老师则以青年教师的视角指出,写作课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进入课堂、理解课堂,在师生交流中提供了双方共同成长的平台。
▲邓俊辉老师发言
▲陆跃翔老师发言
院系开课教师也提出了对写作课的期待。历史系副教授黄振萍老师认为课程应当适当提高训练效率、重视学生文本的质量;科学史系教授王巍老师建议可以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参与到写作课及其他通识课程的开设中,以促进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的教学、科研交流。
▲黄振萍老师发言
▲王巍老师发言
四位第一批开设写作课的中心专职教师也分享了开课四年来的经历与感悟。邓耿老师以“时间的味道”为题,指出教师在写作课上投入的时间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李成晴老师提到,好的教学也在教室之外,老师和学生应当在生活中相遇;严程老师特别鼓励毕业生们不再简单追求正确答案,去做真正的人类知识的“破冰者”;张芬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四年中的投入和欣喜,以及教学过程中同学的优秀与勤奋令她备受鼓舞、奋力成长的体会。
▲邓耿老师发言
▲李成晴老师发言
▲严程老师发言
▲张芬老师发言
本次首届写作课毕业生分享会是写作中心组织的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专题座谈会。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培养组织模式,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为主题,对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中心从5月至10月将在深入学习学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精神的基础上,持续展开专题研讨系列活动。未来,中心将继续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以清华通识写作课的理念设计及实践成果为依托,调研、梳理、推广优质通识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深度参与全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