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课程 写作课开设主题 家国变迁
家国变迁
乾隆皇帝与十八世纪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2-10-25
开课教师
高策
主题介绍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读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了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然而在此之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十八世纪的清朝,一方面,迎来了乾隆“盛世”,经济发展、文化昌荣、版图扩张;然而,这恰恰也是中国由盛转衰的时期,满汉矛盾、思想钳制、闭关政策等,皆为王朝走向下坡路的讯号。更重要的是,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科学发展、思想启蒙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在横向比较中,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可以说,回答中国近代以来的诸多问题,都要回溯至这一时期。


而在这个关键的时代,乾隆皇帝八十多年(1711-1799)的生命之旅是人们认识当年历史大势的极佳视角,可以帮我们思考一系列命题。比如满汉关系,作为满族领袖,他却颇热衷于汉文化——文物收藏、书法绘画、诗文创作等等,这说明满族被汉化了吗,还是皇帝统治策略的一部分?再如对外关系,清朝以中华文化的中心自居,视域外各国为朝贡体系的一部分,甚至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时,乾隆帝也没有对先进的地球仪、望远镜予以重视,更没有对贸易条约进行应对,这是单纯因为“傲慢”而耽误中国的发展吗?复如文化发展,当时修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籍集大成的编修成果,然而也有人说这是以收缴书籍为目标的思想管控,这些文化事业的功过又该如何评价?


不仅如此,对于乾隆皇帝和那个时代的描述与评价也在改变。近代以来,批判者有之,赞扬者有之,中国学者与欧美汉学家各执一词,这些声音客观吗?又与今日的局势有何关联?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站在今天审视乾隆,依凭十八世纪理解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