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不仅作为新兴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家安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且对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生物安全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了重大传染疫情、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战威胁、生物技术谬用和误用、实验室生物泄漏、物种生物安全及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等诸多方面。本课程主题则聚焦公共健康方面。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公共健康威胁。例如,1918年的大流感全球爆发,造成了至少2500万人死亡和10亿人感染;而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截至2020年9月5日,已经造成了全球超过87万人死亡和2600万人确诊感染。又如,近几个月来,世界多国遭受蝗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此次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非洲之角国家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诸如此类的生物安全事件的爆发,使得“生物安全”一词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新冠病毒肺炎爆发后的2020年2月14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人类所面临的生物安全挑战不仅来自于自然界,更多地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科技活动。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防范生物技术带来的消极和反面影响。生物安全概念远非科技层面上的一个概念,而是涉及了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因此,深入思考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与生物安全和公共健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辩证地看待生物技术的两用性?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技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造福人类社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有哪些?社会伦理问题有哪些?如何从立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角度保障生物安全?在宣传领域如何正确地引导社会舆情、如何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这堂课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