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时代,即科学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充斥于媒体与日常生活的各种各样讨论和争论、争议中,有越来越多的议题都涉及科学或具有科技元素,如 PX 到底高毒还是低毒?除草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内陆是否应该发展核电?人们吃转基因食品、动物食用转基因饲料,到底会不会有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生物医疗的边界和原则在哪里?可以说,科学已然是当代文化最重要的底色。而科学精神,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代公民科学素养中的关键维度。
在这部分“写作与沟通”课中,我们将以“想象转基因”为主题切入,来探究人们是如何看待转基因的,包括如何阅读、理解、想象、描述与转基因有关的技术和产品,他们的态度形成和行为取向背后的因素。我们将围绕一系列的案例(如 2012 年黄金大米事件、2013-2014 方舟子 - 崔永元转基因争论、2016 年底黑龙江人大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等),来梳理和还原包括媒体在内的不同利益主体,是如何塑造和解读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我们将探讨的问题包括:从 2012 年开始陡然加剧的公众对转基因的关切和负面舆论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在科学家、媒体、公众和政府之间,围绕转基因议题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认知框架和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各种围绕转基因的科学流言和谣言,何以可以大行其道?
本课程教师希望与同学们一起,从认识何谓转基因开始,来探讨围绕在转基因议题上的科学、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如何共同铸就我们对某些离我们的生活似远实近的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通过文献阅读、案例解剖和数据分析,来探究公众对争议性科技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有效的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