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和后天养成的社会性别,构成了人类社会性别差异的基础。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关于性别的话题跨越时空与种族,活跃在历史文明的叙事之中。华夏文明的上古时代,性别差异被叙述为“阴阳”互动的关系,两仪相生,彼此交融。秦汉以后,在专制与王权主导的历史书写中,女性一度成为次要甚至隐身的性别。明清以降,一小部分知识女性通过读书与写作,将自己的名字从“名父之女、显宦之妻、令子之母”的身份中剥离出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与此同时,西方的启蒙思想背景之下,女性作家和她们笔下的自由意识也崭露头角。二十世纪中叶,“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中国声音和《第二性》的法语文本,从正反两个方面重审性女性的身份,为性别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以“性别视角”为棱镜,不但可以折射出历史的斑斓色彩,还可以观察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与深意。为什么女性主题的《诗经·二南》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什么科举与仕途是男性的天下?“直男”犯了什么错?“拳师” 到底锤了谁?热门综艺如何塑造性别角色?“大女主”与“兄弟情”引导了怎样的两性叙事?来这里,开启性别视角,期待你的新知与新见。